为积极引导学生走进企业、走向社会,调研东北科技创新前沿产业发展动态,探讨东北地区人才的“引、育、用、留”问题,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青春智控,连理振兴”实践团走访东北地区高新技术工业基地和新兴科技创新企业,深临中国“智造”一线阵地,深入调研专业人才就业现状,感受科技创新推动东北振兴的磅礴伟力。
走进国之重器,探寻老工业基地的“新质生产力”
1月16日,实践团一行走进长春市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探寻中国商业卫星逐“光”追“电”的历史足迹。在长光卫星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实践团沉浸在中国商业卫星的发展历程中,聆听公司团队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奋斗故事。脱胎于长春光机所,长光卫星在成立仅一年内就完成“一箭四星”的壮举,创造国内外八项“第一”,建成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通过技术革新,大幅降低卫星重量,减少发射成本,突破西方对卫星芯片的“卡脖子”技术。实践团与长光卫星大工校友开展座谈,就卫星技术、人才引进以及专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交流,在明晰未来发展规划的同时,深切感受到大工青年肩负的重大责任,坚定东北振兴增添力量的决心。
1月17日,实践团走进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深入了解中国地铁与动车组的摇篮——中车长客的发展历程。企业工程师热情接待实践团,带领队员进入高铁运维中心实地调研,详细讲解中国轨道从“艰苦创业、点亮星火”到“提速时代、厚积薄发”的艰辛创业历程。中车长客作为中国高铁自主创新的代表,成功打造“瑞雪迎春”“润泽江南”等中国制造品牌,为中国高铁的自主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在座谈交流环节,实践团与中车长客的工程师、企业校友共同探讨技术岗位的招聘要求和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车长客表示,未来将与我校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完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合作机制,推动东北地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走进科技前沿,探寻青年科技创新的“产业方案”
1月18日,实践团走访沈阳市新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探寻中国“智造”自立自强之路,寻找挑战杯项目改进的灵感。源起于沈阳自动化所,新松机器人坐拥机器人技术国家级研究中心,在数十年中取得100余项卡脖子技术突破,完成800余项国家重要科技项目攻关,获得1300余项国家专利,赋能中国机器人行业战略发展。实践队与企业开展座谈,观看企业宣传片。工程师介绍智能移动机器人的技术实现和应用领域,以及企业力图达成“干中学,学中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座谈交流环节,实践团向工程师们咨询挑战杯项目“时空足迹:多维度足底压力与足部姿态协同分析系统”的技术问题。工程师们不仅耐心解答队员们的问题,还为项目后续的改进提供宝贵的建议。他们鼓励实践团成员们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为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随后,实践团参观企业机器人生产线,观看移动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全过程。此次造访新松机器人公司,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中国“智造”的强大实力和创新精神,也为挑战杯项目的改进提供宝贵的启示和灵感。相信在未来,新松机器人将继续引领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潮流,为全球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1月19日,实践团走进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一探“C919”国产大客机研发的摇篮之地。作为民用航空产业发展主力军,沈飞民机始终肩负着推动民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积极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和区域发展经济圈,为中国品牌在国际舞台上打响强音。实践队与企业知名校友开展座谈,校友向实践团成员讲述飞机制造行业发展现状,队员立足专业知识和个人职业规划积极提问,坚定投身祖国重大战略领域的就业目标。实践团实地参观空客A220飞机制造车间,观看航空客机制造过程,切实体会前沿高新技术在东北振兴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深入走访长春、沈阳两地的航天、高铁、机器人等领域的企业,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这些企业在中国商用卫星研发、高铁自主创新、机器人制造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和领先地位。这些企业作为各自领域的领军者,不仅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更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东北地区的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实践团成员们用心倾听这些企业关于科技创新和实体工业发展的奋斗故事,深刻感受到东北地区在重振实体经济、推动科技创新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不仅为实践团成员们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更为东北地区的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通过走访,实践团形成资政建议,被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反垄断处采纳,形成调研报告和实践报告各一篇,总计一万八千余字,同时,实践团将根据实践所得,对挑战杯项目“时空足迹:多维度足底压力与足部姿态协同分析系统”进行进一步改进。
在未来的日子里,实践团将继续关注东北地区的实体经济发展,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深信,只要不畏艰难险阻,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之路,东北地区必将在振兴之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